谷芳&苍产蝉辫;周敏
2019年08月16日10:36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来源:MD传媒app下载
如何打好农业品牌,助推村美民富产业兴?如何在发展中保留自己的特色?在这些方面,顺庆区李家镇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与实践。近年来,该镇坚持“一村一品”产业格局,紧盯建设四川商贸物流特色镇、打造南充乡村旅游目的地、重塑顺庆北部重镇新名片的发展定位,按照“产业连片、道路连线”思路,大力发展李子、葡萄等果林产业,深入挖掘崇仙境、李家锅盔等文化资源,走出了一条农文旅“叁位一体”深度融合之路,为乡村振兴赋活力、添动力。
擦亮品牌 李子树下说丰年
立秋后,李子等夏季水果陆续退市。李家镇杨柳湾村以发展李树产业带动百姓增收致富,2017年,该村初挂果的100亩李子树喜获丰收,毛收入约30万元,户均5000元;2018年,该村李子再获丰收,毛收入80多万元,户均收入高于6000元。今年,该村李子收成如何?
8月13日,烈日炎炎,杨柳湾村李树产业基地的半山腰上,七八个村民正在热火朝天的给李树做管护,年近花甲的李国平就是其中一员。“雨水多,李子挂果不如去年,由于使用的是农家肥,李子个大、清脆、爽甜,那叫一个好卖!”李国平表示,500亩半边红不出二十天就兜售一空。
“今年收成还不错,卖李子可收入近3万元,在合作社务工还可收入近万元。”李国平杵着锄头,在李树下满脸笑容地说丰收。让他欣慰的是,村民在李树产业中“占大头”。去年,镇、村两委决定,将产业园收归村上由合作社集中管,采取“党建+专合社+农户”发展模式,按“8:1:1”分红,即每年的收入除去所有成本费后,纯利润的80%归村民所有,其余划归合作社与集体经济。
杨柳湾村书记李启章介绍,该村李子产业创建于2014年,旨在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持续增收。今年,该村李子总产量24万斤,平均5元每斤,毛收入120万元。24万斤李子不到二十天就“断货”。有何秘诀?“酒香也怕巷子深。”在李启章看来,杨柳湾李子销售得快,不仅在于个头大、品质好,在宣传上“做足文章”也是关键。该村以“李花节”为媒,赚吆喝、擦亮特色农业金字招牌,利用“线上+线下”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。“今年,网络销售占据了总量的半壁江山,主要销往成都、重庆、上海、北京、深圳等地。”李启章说。
“李花节是杨柳湾村产业发展的‘加速器’。”李家镇副镇长万荣介绍,去年,该镇首届李花节吸引了2万名游客前来赏花打卡,今年第二届李花节上,通过举办李花精灵李家镇形象大使选拔、山地越野自行车挑战赛等系列活动,更是“观者如堵”,彻底擦亮了“美人李”这块招牌。“我们将坚持‘以节为媒、以节兴业’,以‘李花节’为契机,进一步做大李子产业,做优产物、做亮品牌、做活市场。”万荣说道。
一村一品 百姓钱袋“鼓起来”
青年纷纷出“逃”谋发展,仅剩下老弱病残留守村里,如何带领这部分人奔小康,李家镇“两委”班子深思熟虑: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,按照“一村一品”格局发展葡萄、莲藕等朝阳产业,盘活土地资源。
“刚摘下来的,新鲜得很!”眼下正是葡萄丰收的季节,在李家镇水观音村葡萄园,一串串硕大、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。公路边,10余位果农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下摆起摊点,向过往司机、乘客兜售葡萄。“5元一斤,从7月下旬开始销售,预计将持续到9月。”村民李长炳介绍,他家种植了近3亩地,可收获葡萄6000斤,年收入3万余元。
据了解,早在2006年,在李家镇政府引导下,水观音村引进水晶葡萄。“村民不懂技术,葡萄产量小、品质低……”如何打破发展桎梏,2013年,建立李家葡萄产业园、成立葡萄合作社。“合作社为村民提供苗木、化肥和技术指导,同时,合作社设有药检室,葡萄上市前先在药检室化验,保证了葡萄的品质。”万荣表示,目前,该村共有113户村民种植葡萄500多亩,年产量在400吨左右,为群众带来了“真金白银”。
一串小葡萄,带动一方百姓富。在李家镇郑家沟村,占地740亩的柑橘、莲藕产业同样如火如荼。
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8月的郑家沟村,草木葳蕤、水光潋滟、沃野连绵。漫步莲藕种植基地,一碧万顷,芙蓉菡萏,流水潺潺,微风拂过,圆圆荷叶摇动着曼妙的身姿,送来缕缕馨香,不是江南、胜似江南。“2018年虽已脱贫,没有持续增收渠道,也谈不上高质量。”郑家沟村书记李刚说,该村“咬住”产业不放,在今年年初新引进懂技术、有资金的“新农人”入驻该村,种植食用莲藕,群众不出村就可获得土地流转、务工收入“双重收益”。“预计年产莲藕13万斤,总产值300万元,可带动30多位村民增收。”李刚说,栽种于2016年的晚熟柑橘今年果实累累,将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水观音村、郑家沟村只是李家镇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。据介绍,根据规划,李家镇以发展“经果林”产业为主,将连片打造7500亩的“花果山”,形成15公里的经果林产业带,全部建成后,水果产值将达到2000余万元,带动辖区3000余户老百姓增收致富。
因地制宜 乡村文化“活”起来
如今,锅盔已成为李家镇的一张靓丽名片。来到李家锅盔商业一条街,脚手架林立,绿色的防尘网将一栋栋建筑包裹得严严实实,透过间隙,古色古香的建筑初具雏形。
“新旧建筑风格差异大,色调不一致,杂乱无章,本次对涉及的兴茂街、中正街439户居民旧住宅小区进行楼幢立面整治。”万荣介绍,特色老建筑、商业招牌保持不变,青砖黛瓦,古韵悠悠,将把李家镇打造成布局合理、环境优美、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新城镇,让游客领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。
“随着李家锅盔的名气越来越大,它成为了不少市民观光旅游后的‘必买品’。”万荣介绍,在锅盔商业一条街中,名气最大、最好吃的还要数饶建春的“跛子锅盔”。
“他家的锅盔味道实在,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‘巴适’!”来到饶建春的店铺前,前来购买锅盔的顾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饶建春告诉记者,他16岁开始学打锅盔,如今已有32个年头,他做出来的锅盔,外层酥脆,色泽金黄,内里柔软,吃在口里香喷喷、回味无穷。“我每天蒙蒙亮出摊,不出半天,160多个锅盔便兜售一空,准时收活儿!”饶建春自豪地说,一个锅盔不仅养活了一家人,还把女儿送入了大学。
万荣告诉记者,锅盔所蕴含的美食文化只是李家文化的冰山一角,李家镇历史底蕴深厚,清乾隆元年建场,境内还有崇仙境、禹王宫、庞家庵等10余处历史文化古迹。“文化有活力,旅游有魅力,乡村振兴更有动力。”在万荣看来,文化是乡村发展的精神内核。
文化资源丰富,但都毫无生机,如何盘活文化资源,为乡村振兴增活力添魅力?近年来,李家镇因地制宜,深入挖掘文脉,加强文旅融合,走特色化发展道路,崇仙境森林公园等一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脱颖而出,成为重点打造项目;拥有300年历史的禹王宫得以修缮保护,重获新生;社区阵地、民俗文化广场相继开工建设……
据了解,为保留乡土味道,保留乡村风貌,李家镇还将深入挖掘李家地名内涵,修复叁八祠堂、保护性开发李家盐井、恢复古寨门和古驿道等民俗文化点,围绕崇仙境森林公园和杨柳湾田园综合体,实施古村落保护开发,建设民俗客栈和康养中心,让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,进行文化消费,带“活”乡土文化。
电话:(010)65363816
微信公众号:中国报协
电子信箱:zgbxw121@sina.com
电话:(010)65363857
微信公众号:中国报业
电子信箱:773591345@
电话:(010)65363822
微信公众号:党报头条
电子信箱:252361907@
电话:(010)65363857/3004
欢迎关注扫码下载党报头条础笔笔
电子信箱:
773591345@
Copyright 2020by MD传媒app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